研究移民动因的基础理论:历史—结构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2008-05-27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历史—结构主义理论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与世界体系理论有着紧密的关联的移民理论。世界体系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强权国家通过不平等的贸易而迫使不发达国家依附它们,形成世界范围内位于“核心”地位的工业化国家与被置于“边缘”地位的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不平等分工。虽然依附理论没有直接涉及到国际移民问题,但20世纪80-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国际移民问题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不平等分工问题结合起来,认为,世界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规律对国际移民有着强烈的推动作用,并将移民主要看作是服务于资本的廉价劳动力。主张大量劳工移民的产生,根源在于殖民主义、战争和地区间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劳工移民被看作是发达的资本主义核心国家与落后的第三世界的边缘国家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它与军事霸权、对世界贸易与投资的控制一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依附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历史—结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莱亚多•波赫底(Alejandro Portes)和萨凯斯•萨森(Saskia Sassen)
历史—结构主义理论的着眼点与“推拉理论”、新古典经济均衡理论不同的地方在于,“推拉理论”着眼于个人的自愿移民、特别是1914年前横跨大西洋的欧洲向美国的移民,新古典经济均衡理论将国际移民仅仅看作是移民的私人经济算计。而历史-结构主义理论则着眼于移民的宏观过程,并将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量流入发达国家的劳工移民上。认为正是核心国家对边缘国家的压榨,才导致了跨国移民和地区形势的动荡;跨国移民现象的实质,正是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核心国家向边缘国家渗透、扩张,使得边缘国家日益融入到以核心国家为主导的统一的全球经济体系中。从历史—结构主义理论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的现代世界体系理论(World system theory)对其理论的影响。虽说历史—结构理论与现代世界体系理论有诸多不同,但两者的相互渗透和交叉是显而易见的。
历史—结构主义理论对于理解某些类型的移民以及某些造成移民的动力机制是有积极意义的,特别是对劳工移民的形成、发展历史、移民由前殖民地向宗主国流动的原因的分析,有着独到的见解。但是,历史—结构主义理论也有着自身的理论局限性。如果说新古典经济均衡理论忽视了人口国际迁移的历史因素、同时也低估了国家作用的话,那么历史—结构主义理论则高估了资本的作用,把资本看作是决定一切的因素,而对移民的动机及其行为本身重视不足。另外,历史—结构主义理论恰当解释了劳工移民这一类型,而对其他众多类型的移民,则往往是束手无策。因此,它遭到诸多移民研究学者的批评,也就不可避免了。这也预示着新的移民理论的诞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