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移民动因的基础理论:移民系统(网络)理论
发布时间:2008-06-01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与其他移民理论忽视国际关系、政治和国家因素对移民的影响不同的是,移民系统理论强调国际关系、政治经济、集体行为和制度因素对国际移民的影响。该理论认为,由于殖民、政治影响、贸易、投资和文化联系等原因,使得移入国与移出国之间形成了紧密而稳定的纽带,正是因为存在这个纽带因素,导致了后续的大规模移民现象的发生。墨西哥人向美国的移民,源自19世纪美国对西部的开发;没有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军事占领,也就很难出现如今那么多多米尼加人向美国的跨国移民;而朝鲜人与越南人象美国的移民,更是由于美国在上述国家和地区长期军事卷入的直接结果 ;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对英国的移民则与历史上英国在印度次大陆的殖民统治息息相关。与此相似,加勒比海地区的移民动向也倾向于流向各自的前宗主国:牙买加人移往英国,马提尼克人流往法国,而苏里南人则选择荷兰;阿尔及利亚人向法国的移民也源自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土耳其人向德国的移民则与20世纪60和70年代德国大量招募土耳其劳工密切相关。
移民系统理论认为,移民体系中存在着宏观与微观结构双重结构。宏观结构指的是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状况、国与国关系,以及移入与移出国为控制移民与定居所制订的法律与各项制度,它对现代移民的产生与发展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而微观结构主要指的是移民链,移民链使得移民过程较为安全、稳妥,在增进新移民对移居国的了解、当新移民到达目的地后尽快找到工作并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等方面,移民链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家庭与社区在移民链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移民链一旦建立,便将按照自身的规律运作下去。移民系统理论还认为,对亚裔移民的研究表明,移民活动的决定通常是由家庭而非个人作出的。家庭提供了经济与文化的支持,使得移民活动得以发生和继续。因此,移民运动的产生就是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
移民系统理论对于移民与定居研究的重要贡献在于,它结合移民与定居的实际情况而概括出一系列比较有价值的移民—定居模式,比如,波恩(W. R. Bohning)就曾经提出移民与定居的“四阶段说”,他认为,移民从发生、定居到生存、发展,主要是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新移民(主要是年轻的客工)到达移入国;此时该批移民有两个主要特点,即向家乡汇款和预期在工期结束后启程回国;第二阶段,一部分移民留了下来,并基于血缘或地缘关系,发展出对其在新环境生存有帮助作用的社会网络;第三阶段,家庭团聚,长期定居意识的产生,对移入国的向往和与自身相同的族群和社区的形成、发展,使得移民日益倾向于在移入国永久定居下来;第四阶段,移民的生存与争取公民权与其他社会权利、法律地位的阶段。此时,移民输入国政府扮演了主要的角色:移民是最终取得平等的公民地位还是遭到排斥,悉数与该国政策及其内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
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既然时代有着具体的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那么,理论就必然具有具体时代的局限性。尽管跨国间的国际移民有着二、三百年的历史,但对国际移民的研究,仅仅才有短短的一百年的历史。而且,大规模的、多类型的国际移民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后出现的国际现象,因此,国际移民理论的研究,一方面还不成熟,尚缺乏系统的、有极强理论说服力的科学理论,而另一方面,这种理论研究的初始状况又为新的国际移民理论的诞生,提供了广阔的理论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