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我国去年迎来了史上最大“海归潮”,突破30万人,预计今年归侨人数还会继续增加。与此同时,国内应届毕业生人数也达到历史最高点的727万人。学成归来的归侨越来越多,他们头顶的“光环”是否依旧亮眼?
恋家海归蜂拥回国
2013年年底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中国留学归国人员数量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近50%,为历史最高值。预计未来5年内,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拐点。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来求职?
刚刚从韩国留学归来的小刘表示,当初决定出去时,想得很好:计划先长见识,再争取借助国外高校的平台,去更多国家学习,最后留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小刘的想法发展。“由于跟外国人的思维、行为方式不一样,我很难融入韩国人的生活。跟我一起留学的30多名中国学生,现在绝大多数都回国了。”
在法国工作了两年又回国的李女士坦言:“一方面,父母就我一个女儿,不忍心跟他们分隔两国;另一方面,心累了,感觉留在国外很不开心;另外,现在国内经济发展很快,想着回来照样会有很好的工作平台。”
“海归热”遇“就业冷”
回国求职,并非人人都走得很顺畅。
毕业于德国汉堡艺术学院的小张坦言,留学回国后,她在郑州当了4个月的“海带”。那4个月里,她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浏览招聘网站,选企业,发简历。但由于专业不对口、工资太低等原因,这期间她并没有拿到一个合适的offer。最后,在亲友的推荐下,小张才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
而工作难找,仅是海归们面临的尴尬之一。另一尴尬则是,出国留学花了大把的银子,回国就业时在薪酬方面海归的优势并不明显,月薪与国内高校毕业生差不多。“我在英国留学,一年费用近20万元,现在回来工作,每个月才拿三四千块钱,别说攒钱了,这学费啥时候能赚回来?”一说起这个话题,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小林直叹气。
对此,一名大型猎头公司的高管表示,随着出国留学门槛的降低,留学人员的素质也开始良莠不齐,海归的含金量也因此受到质疑。“现在,用人单位招聘时看重的是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所以,海归这一头衔正越来越不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优势。”
打铁还需自身硬
归国人员该如何应对就业寒冬呢?
上海市外国专家局领导在受访时表示,对归侨人员来说,有真才实学很关键,因为现在国内的用人单位特别看重求职者的专业水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对于工作经验缺乏的职场新人来说,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考取相关专业的资格证来增强自己的专业竞争力。澳大利亚会计师公会华南区总监黄先生介绍,随着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拥有海外经验,特别是具备专业资质的“海归”,如获得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资格,将有大展拳脚的机会。因此考专业资格证是一个不错的增值方式,通过考证可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找准自身定位、努力提升职业技能是海归人员抵御就业寒冬的必经之路。此外,归侨人员一定要有长远的职场规划,不能因为短期的薪酬、福利,而草率地选择一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