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基础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移民基础知识 > 正文

中国150万留学生未归国与富人移民潮的社会根源

发布时间:2013-10-29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据媒体报道,截至去年底,我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达到264万人,留学回国人员仅有109万人——出、归“赤字”超过了150万人,留学人员回国率为41%左右,而这个数据比起之前有媒体报道的31%的数据来说,高了10个百分点左右,就不说那个数据更为真实可靠,就中国一个国家的数据,并不能说明仅仅是中国留不住本国人才。

根据奥克·里奇大学联合会(Oak Ridge Associated Universities)的调查数据,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获得理工类博士学位后4—5年内仍继续居留美国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留学生的居留比例。2002年在美国获得理工类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共2139名,其中92%到了2007年还留在美国。这个数据能够说明中国本土人才流失严重这一情况。这也同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报道的中国富人移民潮,相互印证。10月23日下午,著名导演贾樟柯发微博透露:“昨天聚会才知道,在坐的十几个朋友除我之外,都办了或正在办移民手续,这让我非常震撼。”说明了这一问题的普遍。

经济腾飞的中国,为什么难留住本土第一流的人才?也许富人移民和出国留学生不回国的原因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就他们选择到国外生活这一相同目的来看,其基本的原因无非是寻求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发展。一个要移民的人,所在地和移民目的地条件相差不是特别大,他们都不会选择移民。

所谓的更好的生活,最基本的是“安全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社会,生活的质量可想而知。要保证一个国家的公民普遍有安全感,一方面,就是法治昌明,公权力受到制约,社会和谐。在中国,连去政府部门办一个证件都要来回跑十几趟,看办公人员的脸色,民众不感到“亚历山大”才怪。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自然环境去遭到严重的破坏,空气、水和粮食都不能保证安全,使民众普遍存在焦虑感。北京的雾霭,据媒体报道,让很多在北京的老外选择离开,不知道贾樟柯导演的朋友,有几个是因为“雾霭”离开的?

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不但要有多的“机遇”,更要提供青年人公平的竞争机会。在中国就连最基本的“教育”公平都不能保证,就不要说,北京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的概率是外地学生的33倍;富裕的地方与贫穷的地方教育资金投入差别巨大,有的地方学生甚至连像样的板凳都没有。整个社会处处见到权力和金钱的“干预”和“得意洋洋”。

现阶段的中国,“填饱肚子”已不在是一种追求,物质的基本需求满足了,就会追求“精神的基本需求”,包括安全感,社会和自我认同,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生的价值追求等等。“有钱”,并不能搞定这一切。

所以,中国要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顺应时代,进行社会的变革。

背景新闻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历史上规模最大、领域最多、范围最广的“留学潮”和“归国热”,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求学。然而,这背后有两个人才“赤字”数字似乎更值得人们关注:

截至2012年底,我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达到264万,留学回国人员仅为109万人——出、归“赤字”超过了150万人;

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出国留学人数从不到12万增加到了接近40万,而同期我国接收外国留学生人数从不到8万增加到了不到33万——留学“逆差”每年都接近或超过4万人,最高已接近7万人。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显著攀升以及欧美地区经济的持续低迷,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回国的人数显著增加,尤其以最近5年最为明显。

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归国留学人员仅为6.93万,到2009年就急剧突破10万达到了10.83万,随后几年更是以近40%的增速提高,2010年为13.48万、2011年为18.62万、2012年为27.29万。

但是,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归国留学人员显著增加,但应看到“量”与“质”的区别,回来的人中占不小比例的都是近年来依靠家长出资到国外读书的一般性人员,他们很难说做到了学有所长更遑论是“人才”了,真正有专长甚至在国外拿到专利的高端人才回归的并不多,甚至有加剧流失的趋势。

  • The Institute of Migration Studies, Shandong University
    Add: No.27,Shandananlu,250100,Jinan,Shandong, P.R.China
    Tel/Fax: 0531-88377009 Email: imssdu@126.com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86)-531-88377009  Email: imssd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