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初一个清冷之夜,19岁的郑建茂离开家乡浙江青田,踏上偷渡之路。
他乘火车先从上海到哈尔滨,再换乘国际列车穿过西伯利亚,经莫斯科进入乌克兰,在基辅潜伏2个星期后,进入匈牙利。一路上,蛇头带他趟过第聂伯河、德涅斯河,翻过冷杉覆盖的克喀尔巴阡山,横穿斯洛文尼亚,12月13日进入意大利边境城市乌迪内,这是青田人通往富裕西欧的第一站,之后辗转抵达马德里。
秘密路线入欧
移民海外的渠道有家庭团聚、劳务输出、出国留学、第三国签证、私买公走等形式。公开资料显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10年,即1979—1988年,县内批准出国、领取护照的便达16206人。1991—2000年,共批准出国117476人,2000年高达29980人,创历史新高。
但这依旧满足不了青田人的需要。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夏凤珍认为,浙江南部至少有60%的人是通过非法途径出国,有的乡镇中90%的人是偷渡出去的。据报道,进入欧洲的秘密路线有多条:南线经云南、泰国、尼泊尔、中东到南欧;东线经南美转道西班牙进入南欧;北线由俄罗斯、乌克兰、意大利进入南欧。
他们大多数人的出国轨迹是:先是风餐露宿、偷渡国境,在欧洲地下工厂充当廉价劳工,进而借助“中国制造”优势开始经营,形成了一支独立的经济力量。
“一个人出国,大约就要花10万元左右的中介费用,到国外后,再花3到5年的时间来把这笔钱还清”, 知情者说,“他们之所以愿意花这么多的费用,主要是巨大的打工收入刺激,当时在国内每月不到200元的薪水,到了西班牙,可以拿大约2000元的月薪。当然,大多是通过亲戚相互带出去的,这种肯定就不收钱。”
目前有8万左右青田人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Irene从事跨国移民研究,她认为青田人是典型的经济移民。“西班牙的青田人并不是从中国直接过来的,他们把欧洲看成一个整体,在欧盟范围内寻找机会,逗留时间长短取决于那里是否有发财的机会。”Irene说,“他们不是单向的移动,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他们是网状的,有不同的结点,很多青田人在南欧有生意,在法国的马赛、意大利的米兰都保持着游动的状态。”
商业文化融合
“在商业文化上,他们一改中国传统式的家族经营,开始雇佣乡邻,为家乡的待业青年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在资金不足的情形下,开始尝试合资或股份制的经营模式,部分实行现代的管理与投资(入股分红)分开的经营模式。有的大企业成立了董事会以制定重大的商业决策”,浙江师范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郭剑波分析认为,侨商的经营管理模式正日益趋向正规化、国际化。侨商克勤克俭、步步为营的传统经营理念融入了西方商业经营的风险意识和先进的管理体制,更使得一部分侨商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业巨子,成为西方商业文化理念与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理念嫁接出来的精英。
郭剑波认为,华人餐馆的增多,导致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华侨坚持实用的经营理念,在西方商业经营模式的冲击和影响下,积极学习西方之长,打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经营模式。他们走出唐人街大办餐馆,一改中国传统的家族式经营策略,开始通过融资协作扩大规模,转向股份制经营,商业投资的风险意识和魄力明显增强。如青田旅德侨领孙焕然在莱茵河上开设了全欧洲最有特色的豪华型水上餐厅,餐厅建在一艘古色古香的中国式画舫上,命名为“海洋城市”。
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就有不少从事国际贸易的青田华侨。在罗马尼亚、乌克兰、希腊等国,青田籍批发商独树一帜。据不完全统计,海外青田人拥有全球注册的服装、袜子、电子等品牌超过100个,在浙江、福建、广东定点制作,或在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制作,每年从中国出口额达100多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