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萨尔河不再流淌,河里的冰凌提醒人们,现在已是寒冷的冬季。这条穿越德国西部小镇沃克林根的河流,被当地人视作母亲河,如今这条冰封的河流正安静而好奇地注视着岸上的子民们:他们正在为一座清真寺宣礼塔的建造与否吵得不可开交。
2010年2月,在德国西部的沃克林根小镇,当地土耳其移民提议在清真寺旁修建一座宣礼塔,看似简单的一件事却在这座默默无闻的小镇上“催生”出众多“极右翼分子”。
小镇的分裂
这些人在街上贴标语,用纯正的德语来表达对宣礼塔的反感,甚至还有对穆斯林居民的抨击和抵触。虽然一些小镇居民对修建宣礼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不过很明显,他们的声音没有那些反对者的声音洪亮。
“我反对伊斯兰标志出现在我们的国土上。”在当地媒体的网络论坛上,网友“汤米”写下这样一句话。“汤米”声称:“伊斯兰是我们社区面临的最大威胁。”
为了弥合分歧,镇长召集大家开会。但1月底的这次会议并没有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相反,却提出了一个让小镇人难以回答的高深问题:德国是不是正在被土耳其人“渗透”着?
“其实很多德国人觉得渗透这个词不过瘾,他们甚至觉得德国似乎要被土耳其人占领了。”旅德7年的中国留学生司南如此介绍穆斯林对德国的影响。“德国的出生率很低,而土耳其移民的出生率很高,单从这点上,德国人就表达了对未来的极大忧虑。”
土耳其虽然是一个世俗国家,但穆斯林却占人口的90%。由于历史上德国和土耳其关系紧密,土耳其人将德国当成了移民的首选国家,因此来到德国的土耳其人几乎全是穆斯林。德国人对土耳其移民的“忧虑”则集中映射到了宣礼塔上。
并不是每座清真寺都有十多米、乃至数十米高的宣礼塔。在穆斯林看来,宣礼塔的作用是营造一种恢宏的气势,而在“右翼分子”眼中,宣礼塔所表现的,是穆斯林对权力的诉求。
民众的忧虑
“不仅是德国的右翼分子,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开始对穆斯林在国内势力的发展感到忧虑。反对修建宣礼塔应该是他们发泄这种忧虑的一个出口,实际上反映的是基督教文化对穆斯林文化的排斥。”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的拉夫·赛兰,研究宗教文化十分在行,他用文化论来解释宣礼塔建造之争。
让赛兰感到意外的是,去年11月瑞士右翼政党人民党推动举行全民公投,近60%的投票者反对该国清真寺修建宣礼塔。
“如今偌大个瑞士也不过只有4座宣礼塔而已。公投的结果意味着,很多可能都没有见过宣礼塔的人,也投票反对建造。这很能说明问题。”赛兰还是坚持用文化冲突解释发生在瑞士和德国的类似事件。“始终在基督教文化圈中生活的瑞士人,对陌生的穆斯林文化有很大抵触。”
当瑞士人用公投说话,拒绝宣礼塔建造后,在全世界引发了哗然。媒体纷纷抨击瑞士“右翼”回潮,趋向保守。
当时,德国《法兰克福汇报》高调评论道,“民主、开放、宽容一向是瑞士人推崇的价值,然而这项公投暴露的却是偏执、胆小和封闭。瑞士人民党为自己的胜利得意之时,却将国家置于尴尬境地。”
然而,就在该报严词批评瑞士人“小气”的同时,德国媒体在去年12月底所做的调查却得出了同样令人尴尬的结论。《明镜周刊》对29000人进行调查,有76%的受访者支持德国禁止修建宣礼塔,只有21%的受访者认为不应加以禁止;《世界报》对17000名读者调查也显示,82%的人声称“觉得感受到了宣礼塔的压迫感”。
在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三大宗教圣城出版的《耶路撒冷邮报》就不无忧虑地认为,这些民调代表了欧洲一种反穆斯林的情绪在上升。
心理的失衡
“他们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司南对这个调查结果却一点都不吃惊。他用自己的所见所感,分析了穆斯林遭遇“寒流”的原因。
经济危机打击下,各个国家失业率都很高,而移民们来到欧洲的数量也在增加,这加重了当地人的负担。“我在波恩见到过很多次,土耳其移民和当地人抢工作。他们吃苦耐劳,这点本地人比不了。而且他们一下子能带过来十几口人,在狭小的屋子里居住和生活,当地人更是比不了。”
赛兰也认为:“一些欧洲人会把自己当成原住民,这些人骨子里有种高人一等的思想,觉得移民的到来是欧洲人的恩赐。”但是当看到越来越多的移民来这里生活,享受高福利,他们开始觉得移民们的所得就是自己的所失,心理不平衡就引发了社会矛盾。
意大利去年冬天的“白色圣诞节”事件无疑是赛兰观点的一个注解。
意大利是一个众多北非穆斯林聚居的国家。该国内政部在2009年12月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到意大利的移民有670万,其中近50%是穆斯林。此外官方猜测来自阿尔巴尼亚和摩洛哥的非法移民中穆斯林人口的比例会更高。“白色圣诞节”运动就在意大利北部小城克卡格里奥展开,并蔓延到附近的几个城镇。该运动旨在清理外来人口,过一个纯粹的基督教徒的圣诞节。根据克卡格里奥统计部门的说法,1998年该城的外来移民只有177人,而10年来增长了近10倍。这成了运动发生的主因。
实际上意大利的穆斯林民众最近一直比较烦。今年1月意大利宣布立法禁止该国穆斯林女性戴面纱和包裹头巾。按照议会订立的法律:当穿戴这种宗教服饰导致难以或不能辨认身份时,当事人可以被处以最高两年的拘禁,以及2000欧元的罚款。
不久前标榜为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也做出了类似的决定。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意大利还是在法国,类似的法案都获得了70%左右民众的支持。
有专家称,去年冬天以来,欧洲或明或暗地对穆斯林进行限制的措施,从根本上是来源于一些人的逆反心理。
穆斯林的困惑
穆斯林团体在游行中大声抗议:“我们保持传统习惯,没有损害到任何人的利益,为什么要专门为此立法?难道仅仅因为大部分人不信仰这个宗教?或者不愿意看到我们的服饰?”
德国政治分析师约瑟夫·约菲举例称,2008年卡塔尔建立的第一家基督教堂“玫瑰圣母”教堂的遭遇没有被人忘记。这座教堂出于谨慎,省去了十字架、钟和圆屋顶、尖顶和告示牌等教堂的标记。“从外边看就像一个博物馆。”有媒体曾如此评价这个建筑。而埃及北部的基督徒在2009年10月重建了一所教堂的高塔,遭到当地200名穆斯林的抗议。
约瑟夫·约菲分析,欧洲在穆斯林问题上正面临着一个十字路口,有三个发展趋势:和平共处、穆斯林主导、拒绝穆斯林。在他看来第一种情况不大可能,但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似乎不相上下。
赛兰的态度多少乐观一些,他给出了穆斯林移民和“极右翼分子”和平共处的建议。“尊重是各方共处的条件,”赛兰称,“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需要政府不断提高和满足,只有他们不感到威胁,才会乐于接受对外开放。而外来的移民者只有更多地融入当地人的社会,而不仅仅是在某个社区聚居,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交流与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