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基础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移民基础知识 > 正文

美国用工荒引发内战 依靠移民解决(组图)

发布时间:2011-03-05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可以说,在劳动力一直过剩的中国,时下出现的“用工荒”现象非常稀奇。不过早有人预见到了这一天:2010年11月7日《时代》杂志网站刊登的两位历史学家的文章说,中国现在与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非常像,都出现了乡村城市化、工业化的特征。其实在用工荒这一点上也出奇地相似。

用工荒是内战的导火索

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也是全球工厂,制造物美价廉的纺织品、钟表、武器以及其他商品。当时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工厂仿造英国兰开夏郡的最新技术产品,毫不顾忌专利权的限制,作家狄更斯还曾抱怨自己的小说在美国盗版泛滥。

诗人约翰·格林利夫·惠蒂埃曾这样描述美国的城市化:“城市破茧而出,如同阿拉伯神话中的魔宫,就在一夜之间。”今天,能容纳十万人的“工厂城”也如同春笋般在中国大地隔夜而出。

以阿巴拉契亚山脉中丰富的煤矿为中心,形成了美国最早的“公司镇”。这些煤矿大约雇用着六七十万工人。工人们每天工作12~16个小时,每年因为安全事故死亡二三千人。所以劳动力非常短缺。

为防止工人搬家换工作,煤炭公司发展出一套管理方法:工人的工资部分以“购物券”的形式发放。这些购物券只能在公司开的商店里买东西,职工在这些商店中还可以赊账购物,然后用购物券来偿还。日积月累,许多工人欠下公司商店大笔债务。钢铁、火车、机械和纺织行业很快就学到了这种方法,建立起无数的“公司镇”。

当时美国人口相对稀少,南方种植园也需要大量精壮劳动力,蓄养黑奴,而北方需要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结果触发了史无前例的内战。

虽然南北战争解放了黑奴,但大量伤亡也导致新的用工荒。内战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创,拉大了获胜的北方和战败的南方之间的差距。南方的工资水平只有北方工业发达地区的一半,结果造成南部纺织业普遍存在劳动力严重短缺。1900年以后,一些工厂甚至派人到山区招收工人。

移民解决用工荒

那时的美国人,只要积攒几个月的薪水,就可以在西部买一个农场,脏活重活没人乐意干。

面对这样的用工荒,工厂主不得不雇用大量新移民。美国1864年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为了逃避饥荒、战争、屠杀和迫害,移民从爱尔兰、欧洲大陆甚至遥远的中国来到美国。他们领着极低的薪水,从事着制衣工、焊接工、铆接工、加油工等工种,长期暴露在不健康甚至是危险的工作环境中。

半个世纪中,有2300万移民进入美国,相当于美国建国之初人口的六倍。移民中男性占60%,大部分是15~40岁的青壮年。

用工荒并非坏事,起码在美国如此。劳动力的不足促进了新机械的发明。富尔顿制造了蒸汽船,乔治·洛奇发明了压榨机,弗朗西斯·洛厄尔完善了现代工厂制度,麦考密克发明了大型收割机,从而解放了辛苦劳作的农民。

教师艾里·惠特尼发明了轧棉机,使得美国南方成为棉花生产基地。大型收割机、塞缪尔·克尔特发明的自动手枪和一种由三个美国人共同发明的新型挂锁,在1851年英国水晶宫万国博览会上备受瞩目。

从此,欧洲不仅对美国的产品感到惊叹,更为美国标准化的生产体系着迷,但愿中国的用工荒也有这么美好的结局。

  • The Institute of Migration Studies, Shandong University
    Add: No.27,Shandananlu,250100,Jinan,Shandong, P.R.China
    Tel/Fax: 0531-88377009 Email: imssdu@126.com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86)-531-88377009  Email: imssd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