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基础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移民基础知识 > 正文

华侨华人移居留尼汪:难忘的沧桑移民史(图)

发布时间:2010-05-04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新招募的华工,他们大多来自山东、直隶等地。(1917年)

留尼汪位于非洲大陆东南方印度洋中的一个火山岛,和毛里求斯相距150海哩,面积2512平方公里。1507年葡萄牙人发现该岛。1649年宣布占领,定名为波旁岛(TheBourbon)。1793年改名为留尼汪岛(ReunionIsland),意为重新联合。其后移入奴隶垦殖,建立居民点,作为从非洲好望角前往印度的中途站,成为法国在非洲的橱窗,是法国联结南美和太平洋西南殖民地的交通枢纽。1946年3月正式成为法国的一个“海外省”。法国印度洋武装部队总部驻此。这里不仅万吨轮船可以靠岸,而且有高耸的观察塔和卫星雷达设备,可以看到印度洋上来往的船只。1999年岛上人口为65万,主要为法国人后裔,当地人称作为克里奥尔人(Creole),此外有印度人、马达加斯加人和非、欧混合人种,华侨华人1999年有2.7万。居民中85%的人信奉天主教,少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法语,民间通用克里奥尔语。首府圣但尼。

留尼汪以出口农产品为支柱,甘蔗种植为主要资源。蔗糖占出口额85%,全岛60%人口靠糖业为生。该岛也是法国香料工业的原料基地。居民的定居和社会的演变都和岛上农业变革有着紧密的联系。种植园几乎成为人们活动的核心。

华侨移居留尼汪始于1844年(一说1843年法国总督在新加坡和马来西招募259名华工到该岛垦殖。这是第一批华工),但人数不多。

至1846年7月,留尼汪岛上的华工共有458人,1849年初,614名来岛的契约华工定居在海边,住在甘蔗种植园里。1848年增至728人(一说500人)。而1862年只剩下415人。1847年2月,有条船运载第一批契约华工返回新加坡。1848年还曾有27名契约华工从留尼汪到毛里求斯找工作,毛里求斯华人店主陆才新(阿鑫)等立即雇用他们。在以后的几年中(直至1857年)又有202名留尼汪招募的农业工人,在契约斯满后到毛里求斯,并找到安身落脚之地。最后一批留尼汪招募的契约华工抵达毛里求斯的时间是1857年。这也说明在这15年间,岛上的种植园主与华工签订过3期雇工契约。

至1875年前后,出现第二次中国人向留尼汪移民的高潮,这次主要是来自广东梅县的客家人,为自由移民相继到来的。

在19世纪与20世纪的转折时候,最后一次大规模招募华工之后,中国人常常单个地来留尼汪。这种迁移办法是由法国驻福州的领事经办的,他们来时并没有订契约。1910年,就有108名中国人乘船到留尼汪。是年,将近100人已经在地段好的地方开设颇有名气的商店。1911年新来190人;1912年又来185名。以后平均每年有200名中国人移居留尼汪。

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2万名华侨华人中保留中国籍的仅有800名左右。1996年留尼汪的华侨华人大约有2.5万人。

除华工外,早期赴留尼汪的华侨大多从事小商小贩,经营杂货、粮油食品零售业,有的从事农产品的加工和经销。中国人在留尼汪主要从事种植业的时期到19世纪结束。20世纪中期,中国人成为商人、面包师或烟叶加工者。

  • The Institute of Migration Studies, Shandong University
    Add: No.27,Shandananlu,250100,Jinan,Shandong, P.R.China
    Tel/Fax: 0531-88377009 Email: imssdu@126.com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86)-531-88377009  Email: imssd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