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纽约时报》网站报道,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不管你在国外生活得多好,多富有,但就是缺少那种家的感觉,不管什么时候身边总是跟一群和自己不太一样的人在一起,虽然说现在少了那种芥蒂,但还是感觉很凄凉,很空虚,做什么事情都只有一个人,没人可以商量,可谓“独在异乡为异客”,但对某些人来说,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走到哪,总不忘传统习俗。下面这些例子说明:保持传统文化让你有家的感觉。
现年29岁的马尔科·阿尔布雷希特是一位多媒体制片人,现在和他的妻子丹妮尔住在美国新泽西州伍德布里奇,28岁的丹妮尔是一家商业房地产经纪公司的副总裁。阿尔布雷希特的母亲来自芬兰, 他从母亲那里继承了爱洗桑拿的传统。 芬兰是个桑拿的国度,几乎所有的芬兰人都嗜好桑拿,对芬兰人来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桑拿。阿尔布雷希特先生虽然居住在美国,却一直保持洗桑拿的习惯,他一周洗好几次桑拿,他说:“走进桑拿房,我感觉完全脱离了这个世界,全身放松,这里就像我的天堂,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有在家的感觉。”
阿尔布雷希特有一座158平方米的三居室房子,房间里家具很少,但放了许多芬兰饰品:茶几上放着弯曲的伊塔拉玻璃器皿;浴室挂着马林巴琴(Marimekko) 花卉图案的浴帘;墙上贴着芬兰史诗画和描绘欧洲白桦树的壁纸(据说,白桦树是芬兰的国树);斯堪的纳维亚客厅家具上铺着驯鹿皮,书架上放着《桑拿世界》等书籍。
阿尔布雷希特夫人自称是一位新泽西女孩,但她很欣赏丈夫的审美情趣。因此,当他的丈夫铺上有着浅色松木或桦木图案的橡木地板时,她表示赞成。
阿尔布雷希特先生表示他拥有双重国籍,但有时会与母亲的芬兰文化相冲突。比如当他在芝加哥住时,有时玩得太晚回家,母亲就用芬兰语大声教训他。 他说:“这种文化的差异让我很尴尬。”不久,他母亲去世,他在右肩上纹上芬兰盾形纹章,在随后几年,他又在左肩上纹上美国国玺。 他说:“虽然我为能来到美国感到骄傲,但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芬兰人。”
在美国布朗克斯河谷区,埃曼·哈马德家的客厅沙发上,“欢迎到埃及”的字样绣在骆驼毛绒玩具的侧腹上。玩具上的话语只是透露出哈马德是一位巴勒斯坦裔美国人,而她的公寓的装饰则表示向整个阿拉伯世界致敬:地上铺着红黑色的地毯;金属表是在叙利亚打造的;5个水烟袋,分别来自不同的中东地区:巴勒斯坦、约旦、摩洛哥、叙利亚、埃及。
现年34岁的哈马德博士是当地医疗中心的心脏病学研究员,7岁从加利福尼亚迁到耶路撒冷,后来返回美国上大学。说:“我一直想找一个能给我家的感觉的地方,现在美国是我的家,但我想拥有的是一个文化家园。”
哈马德将她一房一厅的公寓的厅房用隔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中东,只用于玩乐。他从小就喜欢唱阿拉伯民歌,常常自娱自乐,有时还邀请朋友来家唱歌跳舞。她说:“这是我的安慰领域,把这里装扮成家的样子,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因为家不仅是地理上的位置。”
杜尔·斯伍德萨尼将他在美国的家装扮成中产阶级英国家庭。他说:“我在一个非常西方的环境中成长,我从小就长得像一个英国小男孩。”斯伍德萨尼夫人已经64岁了,之前是一名英文教授,同时也是印美艺术委员会的创始人,她致力于将印度的文化艺术融入美国文化。现在夫妇俩将家装扮成印度家庭,面对那些摆满在她家中的艺术品,她说道:“这些不是一时兴起的决定,它们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摆放在起居室的是一个男性仆人雕像,这个雕像上的人穿着传统的印度服装,一件称为库尔塔的无领长袖衬衫,一条像睡裤的短裤。斯伍德萨尼先生日常在家就会穿这样的服装,有时外出都会装扮成这样。他说道:“我们没有忘记我们是谁,我们还引以为傲,我们彼此依赖。”
本·萨金特来自英国剑桥,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海鲜厨师、美食家和冲浪爱好者,同样的,他也将他的文化习俗带到了美国。
作为一个概念,文化指一个民族在发展的历史中物质性实践活动和意识性实践活动成果的总和,其外延表象则体现于科技、文学艺术、文化遗迹和文献等的遗存之中。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你会发现世界处处是你家。本文译自/纽约时报 编译/赫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