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基础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移民基础知识 > 正文

李将军在美国缘何备受争议?

发布时间:2017-08-20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震惊全美的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骚乱深刻反映了美国当今社会的族群裂痕,而此次事件的导火索,则是夏洛茨维尔市于今年6月将“罗伯特·李公园”重新命名为“解放公园”,并决定将公园内罗伯特·李将军雕像移走,引发当地右翼团体的不满。除去历史和军事爱好者,大多数人恐怕并不熟悉这位“李将军”的名字。罗伯特·李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何他的形象如此受争议?

南军名将

在当今美国人心中,罗伯特·李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传奇英雄。他能征善战,在美墨战争中便大出风头,也是西点军校最出色的校长。最关键的是,李在南北战争中虽然站在南军一方,却不是奴隶制的支持者,仅仅是因为“效忠家乡弗吉尼亚”的政治理念而参战。在内战中,他以弱势兵力成功挫败北军的多次进攻,最终却拒绝“会让民众多流血”的游击战,力主投降。这种悲剧英雄形象,与北军统帅格兰特在南方实施的“焦土”政策形成鲜明对比,更增加了他的人格魅力。

然而在当今多数美国人心中固化的“李将军”形象,其实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罗伯特·李于1807年1月19日出生于弗吉尼亚的斯特拉特福庄园,父亲是前任弗吉尼亚州长、独立战争时的骑兵名将“轻骑兵哈利”——亨利·李三世。李家族是第一批移居弗吉尼亚的英国移民,传统上被认为是所谓“纯白人”。1824年,年仅17岁的李被推荐进入最低录取年龄18岁的西点军校,1829年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且在整个学习期间未被记录一次“过失”,创造了西点军校的一个迄今无人打破的纪录。

在1846年爆发的美墨战争中,李作为美国将军斯科特的参谋参战,就在这次战争中,他和一名青年军官合作无间、惺惺相惜,那个人正是后来李的死敌——格兰特。

1852年,李被任命为母校西点军校校长,他在任职期间改革了教学体制、课程,赢得师生好评,并被誉为“西点军校历史上最出色的校长之一”。

1861年,最重大的考验到来了:南方蓄奴的13个州宣布脱离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南方邦联,领导人是李的多年老友戴维斯。在这场内战中,大多数中下级官兵站到合众国一边,而大多数军官则站到了邦联一边。由于李德高望重、才能过人,两方都竭力争取他,林肯总统试图任命当时只是上校的李为联邦军总司令,而邦联则通过家乡弗吉尼亚和老友戴维斯的关系拉拢他。

李最终表示无法向弗吉尼亚“挥剑”,于1861年4月20日退出联邦军,投入邦联阵营。虽然南军在整体实力上明显偏弱,但依靠优秀的军官素质,仍在南北战争中的一系列战役里挫败了北军攻势。尤其是在1862年底至1863年5月,李协同另一名南军名将“石墙杰克逊”接连在弗雷德里克堡战役和钱瑟勒斯维尔战役中大破联邦军,名震天下。但战术的胜利毕竟挽救不了南军的整体战略劣势,1865年4月9日,李率领南军全体投降。

招致非议

在南北战争前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李并没有如今这样的光辉形象。相反,多次与奴隶相关的事件对他的个人形象影响颇大。1859年,废奴主义者、白人布朗率领21个志愿者发动弗吉尼亚州哈帕斯起义,但这次起义随后遭到镇压,布朗本人被处死,李则是捕获布朗的指挥官。尽管是奉命行事,但由于当时舆论普遍站在同情废奴主义的立场上,李的名誉就颇受指责。

尽管许多人证明李经常批评奴隶制,他本人的奴隶数量也从未超过12名,但1857年李继承岳父库斯蒂斯的57名黑奴,并允诺岳父“5年内给他们自由”,可在随后5年内他继续压榨这些黑奴,直到期限最后一刻才释放他们。在这期间还发生了1859年3名黑奴“逃北”被捕回,北方反蓄奴报纸抨击李“亲自鞭打教训他们”。

南北战争结束后,当时美国政府对李的态度也远未像现在这样宽容。虽然美国政府没有对李提出战争审判,但却剥夺了李的公民权,同时原属于李妻子名下的房地产也被没收,改建成今天的阿灵顿国家公墓。

不过美国政府依然允许李出任弗吉尼亚州列克星敦市华盛顿学院校长。他兢兢业业地经营学校,将这座原本的三四流学院变成全美第一所提供商业、新闻和西班牙语课程的著名大学。但在此期间,他虽然主张“和解”,要求平等对待南北方考生,但这所学院直到他死后才对黑人学生开放。这显示即便南北战争之后,李仍然带有种族主义情绪。

形象反转

虽然南北战争结束了,但很多美国南方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感觉被北方“剥削”,怀念失去的那些传统岁月。

在这种情绪下,作为悲剧英雄的李开始被搬上神坛。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南北战争后期,南方眼看支撑不住,戴维斯主张“打到底”“打游击”,但李意识到“不能再有更多流血”,力排众议主持投降。其实李并不排斥游击战,他主张投降的原因更多是从军事角度考虑,认为缺乏正规军的支持,纯靠游击战无法战胜北军。

美国政府也逐渐开始用李的形象弥合南北关系。有历史学家考证,李本人在感情上认同合众国,得知邦联成立后曾指责成立邦联是“搞叛乱”“背离合众国成立理想”。他虽然加入南军,但私下认为“分裂毫无胜算”,自己只是在尽一份人事而已。在美国许多老电影中,“李将军”都被塑造成好人,二战中的M3中型坦克也被命名为“罗伯特·李”。

1975年即李逝世105年后,一名美国国家档案局工作人员无意中发现一份文件。原来李在投降后曾亲笔写信给政府,表示从此效忠合众国,请求特赦,但时任国务卿收到呈文后误以为是“不要紧的文件”未曾打开,因此李至死未能重新获得美国公民权。时任福特总统签署了对他的特赦令,美国国会也恢复了其公民权。他被没收的房产后来也被法院裁定没收不当,最后李的儿子将这块土地折价出售给弗吉尼亚州政府。

但近年来美国族群割裂明显,对李的评价也开始重新转变。美国《华盛顿邮报》2011年批评美国社会对李的膜拜是荒谬的,忽视美国黑人的感受。美国福布斯杂志2015年则斥责李是一个被过分美化的“伪君子”和叛徒。一般而言,美国南方白人对李持好感者较多,而南方有色人种则持相反观点。许多原本设立李将军纪念地的地方出现要求拆除、改名的风潮,往往和当地居民人种构成发生逆转有关。

特朗普曾道出了美国人在“李将军雕像问题”上的难堪:“难道我们还打算把华盛顿和杰斐逊的雕像也拆除么?”在族群割裂的背景下,这两位对某些美国人而言是“开国元勋”,对另一些美国人而言,恐怕只是“大奴隶主”而已。▲

  • The Institute of Migration Studies, Shandong University
    Add: No.27,Shandananlu,250100,Jinan,Shandong, P.R.China
    Tel/Fax: 0531-88377009 Email: imssdu@126.com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86)-531-88377009  Email: imssd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