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基础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移民基础知识 > 正文

青岛早期移民多是 逊清遗老或苦出身(图)

发布时间:2015-11-23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在赵冬苓创作《青岛往事》的过程中,曾多次与青岛著名文史专家鲁海进行长谈,鲁海向赵冬苓讲述了青岛周、丛、陈、刘等几大家族的往事,这些都成为赵冬苓的创作灵感和素材来源。

鲁海告诉记者,青岛早期移民基本上可以分为逊清遗老和从外地来青岛谋生活的“苦出身”这两类。其中1912年举家迁来青岛居住的周馥可算“逊清遗老”,其初为李鸿章文牍,协其兴办洋务30余载,是后期洋务运动实际上的操盘手,在北洋海军、武备学堂及开平煤矿、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等的创办中都有功劳。以其四子周学熙为代表,是青岛本埠民族实业的拓荒者,兴办纱厂,曾在日资围困之中艰难生存,保住了民族纺织业的生机。

房产遍地、人称“刘半城”的老青岛“首富”刘子山则是苦出身,14岁时他就揣着几个窝窝头从老家掖县(今莱州)只身来到青岛谋生,给一个教堂中的德国神父做仆役,后来自学德语,还给张之洞做过德语翻译,刘子山产业广泛,其中1918年他与成兰圃等人开办的东莱银行是青岛最早的私营银行。

丛良弼也是一位白手起家的民族资本家,幼时家境贫寒,只靠父亲种地养活一家六口,后来遭遇大旱和蝗灾,还不得已举家闯关东,他一生节俭,却将终身财富用于救助百姓。在民族工业方面,他创办了振业火柴公司,让青岛成为全国最大的火柴生产基地,面对日军威逼利诱,他义正辞严地拒绝成为伪青岛市长。在青岛建立华北第一家动力机器印染厂的陈孟元,也是从一个东北货栈的小学徒,成长为实业救国的民族企业家。《青岛往事》中的满仓在民族气节方面,可以看到丛良弼、陈孟元等人的影子。

  • The Institute of Migration Studies, Shandong University
    Add: No.27,Shandananlu,250100,Jinan,Shandong, P.R.China
    Tel/Fax: 0531-88377009 Email: imssdu@126.com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86)-531-88377009  Email: imssd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