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移民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国内移民论坛 > 正文

张博庭:三峡百万移民是挑战更是机遇(图)

发布时间:2010-07-21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资料图:雄伟的长江三峡水库

20世纪末,全球一度进入了反思水电开发的高潮。国际舆论曾普遍认为由于现代水库的移民困难太大,今后移民人数众多的大型水电将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当1994年我国向世界宣布有百万移民的三峡工程开工的时候,很多国家都认为移民超过百万的水利水电工程简直是天方夜谭。的确,三峡百万移民搬迁并无现成的先例可借鉴,无疑是一道世界级难题,要成功破解谈何容易。

然而,2003年三峡工程按期蓄水发电,真的让全世界为之一震。中国的三峡工程移民工作不仅成功了,而且,还让很多移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中国政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了:对于发展中国家水库移民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从而也坚定了依靠水电开发,解决贫困和日益严峻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决心。

三峡移民经验获世界认可

为了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2004年联合国建议将落实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的“千年行动计划”的水电可持续发展会议在中国的三峡召开。后来中国政府建议可以在北京开会,会后组织代表去三峡考察。

与会的代表对于我国的水库移民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联合国官员水管理高级顾问 John Briscoe在会上热情地号召,把中国水库移民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世界去。曾经亲身参与了中国二滩和小浪底工程移民工作的世界银行中国部主任 David Dollar先生深有感触地说,通过世行水电项目二滩和小浪底移民的妥善安置,他相信三峡工程移民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对于三峡移民的成功,移民所在地重庆市移民局局长王显刚总结为“四个一”。即:“一个民族的世纪追求,一次前无古人的决策,一个中国西部唯一直辖市的背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截至2008年6月底,重庆库区已累计完成移民安置人口112.29万人,占规划的98.67%,三峡移民“搬得出”任务基本完成,为三峡工程的顺利建设提供了保障。

具体来看三峡移民的成功在于什么呢?一方面主要是我们的移民工作做得细致到位,补偿标准比较合理,确实能让移民得到实惠;另一方面就是我们三峡的舆论宣传工作做得好。全社会和所有的移民,都有一种搬迁是在为国家、为子孙后代作贡献的荣誉感。

除此之外,在水库移民问题上发展中国家还有后发优势。我国水利部前部长汪恕诚早就说过,因为水电淹没区大多是深山峡谷,移民原来所居住的地方条件比较艰苦,群众普遍比较贫困,大都希望通过移民改变现状。“要想富,进水库”在我国成了一句很现实的话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一些偏僻山区农民的生活还比较贫困,他们有着强烈的利用工程建设脱贫的愿望。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以往水库移民的工作,成绩还是主要的,大多数水库移民还是得到了实惠。

移民成功只是阶段性胜利

尽管一些反对水电的宣传材料,经常能找出一些因水库移民而变得更贫困的个案进行炒作。例如,有人说漫湾水电站建成后,当地村民都得靠捡破烂为生了。然而,几百人的水电站产生的生活垃圾,怎么可能养活200多人的村子呢?实际上那些所谓捡破烂的村民不仅都是享受低保补贴的居民,而且还比一般的城镇低保人员多享有水库后期扶持基金。再比如,2004年曾经有媒体报道说“我国1600万水库移民中,有1000万还是贫困人口”。但后来查明,那些数据是根据联合国的人均一天1美元的标准统计的。如果用这个贫困标准衡量当年全国农民的收入,则有三分之二还处在贫困线以下。

除此之外,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我国的国土整治任务还十分繁重,即便没有任何工程建设,政府也有责任把一些不适于人类居住地区的居民迁移出来。例如,怒江地区的50万人口中,至今还有几万人居住在危险的地质滑坡体上,政府每年有限的扶贫资金只能搬迁极少数的生态移民。因此,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民众都强烈希望能够通过水电建设移民,早日把居住在滑坡体上的居民迁移走。总之,无论是脱贫还是避险,水库移民都是我们执政为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机遇。

然而,目前我国百万三峡移民的成功只能算是阶段性的胜利。在我们水库移民工作的“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中,最难做到的应该是“能致富”。不过,我们必须要承认,百万移民共同致富的目标是不可能通过某个工程的建设就可以轻易达到的。

三峡移民的命运一定是和全国人民群众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峡移民的最终成功将取决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成果。所有三峡移民的共同致富,一定要依赖于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进步。不能否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百万三峡移民对于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来说,都不仅是挑战,更是我们的机遇。

(作者为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 The Institute of Migration Studies, Shandong University
    Add: No.27,Shandananlu,250100,Jinan,Shandong, P.R.China
    Tel/Fax: 0531-88377009 Email: imssdu@126.com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86)-531-88377009  Email: imssd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