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珺:难民问题与欧洲焦虑
发布时间:2017-01-14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所有引起社会撕裂危机的根源,只有一个,那就是传统政治文化和制度,偏离了民意。”
“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近日德国媒体报道,北部城市布伦瑞克市政府证实,正在调查300多起难民骗取社会福利的案件。类似的难民“欺骗事件”不只是涉及社会福利,伪造年龄以骗取居留身份的现象也不少见。目前,在意大利被击毙的柏林卡车恐袭案嫌疑人阿尼斯·阿姆里正是其中一例。
从维尔茨堡火车砍人案,到罗伊特林根街头砍人案,再到安斯巴赫音乐会爆炸案,2016年,这些暴力犯罪的嫌犯,多为难民或难民申请者。尽管有关当局一直强调,这些都是混入难民群体的个案,不要以偏概全地看待,然而恐慌之下,“难民”“恐怖主义”这两个词在民众心中的关联,愈发显得微妙。
开放边境,难民大量涌入,而核查机构人力严重不足,给恐怖分子带来可乘之机;恐怖袭击爆发后,增加社会不安全感,民众易迁怒于政府的监管不力,给了右翼民粹势力抬头的土壤;面对支持率走高的右翼民粹党派,人们又开始担忧“新纳粹”卷土重来,反对实行严格的难民监管,反对建立难民隔离区……“难民潮”“恐怖袭击”“右翼抬头”,2016年德国乃至欧洲面临的三大危机,开始纠结为一个周而复始的死循环。
其实移民一直是建设欧洲的一支主力。在德国8000多万人口中,约21%有移民背景,柏林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1/4。移民德国,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面对那些为了求生逃往德国的难民,理解和同情的声音并不在少数。以调查新闻闻名的《明镜》周刊,曾在卡车恐袭案后发表评论,称“欢迎移民的政策是对的,是人道主义的责任;只有制造恐怖的那些人是罪犯,而不是某个族群或群体”。
外来移民要来欧洲讨个好生活,而欧洲也要用移民补充劳动力的巨大缺口,这使得主流媒体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讳莫如深。2015年底,科隆发生大规模性侵案,在如此重大的事件前,德国主流媒体还是在惯例下“失声”三天。此前令人唏嘘的“弗莱堡奸杀案”新闻发布现场,发言人也是在记者的连续追问下,才被迫承认犯罪嫌疑人的难民身份。“当我们希望严惩那些罪犯时,媒体却又在强调善待难民,仿佛身为难民的不幸能为犯罪开脱。”在2016年11月底西德广播电台的一档节目中,一名现场观众解释他为何对难民话题产生了厌恶、逆反心理。
有政治学专家指出,“这一心理很容易被右翼势力利用,成为他们竞选拉票的手段。”已经过去的几个联邦州选举中,可以明显感到传统大党支持率下降,右翼民粹党派支持率急速上升。在2016年9月的柏林大选中,反对难民政策的德国选择党首次参选,就获得了14.2%的支持率,只比第二位的基民盟少了3.4个百分点。
在深度融合的现代社会,越是敏感的问题,越应该摆上桌面,而不能藏着掖着。没有人希望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无处安身。“政府和媒体应该反思,有多少人是因为民意得不到代表,找不到合适的申诉途径,而被迫走上了越来越‘右’的道路。”正如学者强调的,“所有引起社会撕裂危机的根源,只有一个,那就是传统政治文化和制度,偏离了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