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移民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国内移民论坛 > 正文

史春树:德国移民的困惑——我的家、没有家

发布时间:2012-10-10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如今,德国移民及其子女有1600万人,占德国8200万人口的近20%。在25岁以下的人口中,四分之一有外国人的血统。超过半数持有德国护照,唯一区别仅仅是他们的长相和家庭背景。

作为移民的子女,许多第二代德国人拥有不知何处为家的烦恼。每当回祖国探亲时,他们可能对文化有了深入了解,但仍然感到陌生。在现代化、全球化的世界中,将一个地方称作“家”是否合适?到了用新方法诠释的时候了。

对于他们来说,父母离开波兰、越南、土耳其来到德国时,家成了空白,在家族史上留下一段空白期。他们在异国他乡长大,讲不同的语言,欣赏不同的歌曲、照片和故事。他们从父母那里学不到德国习俗,更找不到归属感。他们只能间接通过德国朋友感受家的意识。

缺少归属感德国不是“家”

解释德语中家的概念有多种方式。在波兰语中,家是“小祖国”;在土耳其语中,家是“祖国”;在越南语中,家是“村庄”。这些概念尽管存在差异,但均与经历和地域有关:家是身体和灵魂的起源,自我世界的中心。

比方说,一个孩子在土耳其生活3年,然后在德国北部的弗伦斯堡土耳其人德国人混居区长大。她的家是什么?一个越南裔德国人生活在德国,只在暑假期间回越南的人呢?她有祖国吗?

家族的分离让德国移民很难说清楚来自哪里。他们看起来像父母又与他们不同,与同事或同学也不一样。不知自己身上有多少百分比是波兰人的,多少是德国人的,因为我们从来不用这种概念去看待这个问题。他们不清楚我们的幽默感、家庭观念、骄傲、情感是出自一个国家还是其他国家。

同德国朋友、熟人、同事相比,德国移民缺少遇到问题可以找到答案、邂逅同胞的归属之地。另一方面,他们不知来自何处、哪里为家。与德国熟人和同事在一起时,他们经常会问:自己真是德国人吗?与波兰、土耳其和越南熟人和亲戚在一起时,他们也会提出同样的问题。

期盼德国更温暖更开放

尽管德国移民德语讲得好会受赞扬,但是他们来自哪里、土耳其黑帮和波兰清洁女工等问题却常成为德国媒体老生常谈的话题,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德国人同新一代德国人相处的尴尬。此外,德语中的“民族血统”、“身份”和“爱国主义”等词汇列为禁忌语也说明了这点。

很多时候,德国人抱怨移民问题,比如说,移民学生的高中辍学率较高、经常将犯罪与移民联系在一起或者指责移民拒绝融入德国社会的主流。柏林、汉堡和慕尼黑等许多大城市正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但人们却很少谈及熔炉文化,许多人都不认同德国是多元文化的国家。

新一代德国人要塑造德国的自我意识,但他们对所承担的角色很纠结,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德国找到新方法,让德国成为一个更温暖、更开放的国度。

事实上,他们真的只想归入德国。他们在这里生活、工作、交朋友、纳税。然而,他们又永远摆脱不了疑虑。让他们说出“德国是我们的家”很难。

回父母祖国探亲体验到家的温馨

有时,德国移民回自己父母的祖国探亲时,心中总是怀有希望,或许他们就归属那里。他们到达后的确感到高兴。亲人无条件地将他们迎进家门。没有人把他们当外人。整个休假或寻根之旅期间,他们仿佛找到了归属感。

他们在这段时间认不出自己。与越南的祖母在一起时,只在该说话的时候开口。他们给土耳其的叔叔端茶,跟波兰表妹一起参加聚会。他们带着德国口音讲家乡话,尽力做到入乡随俗。他们此刻是波兰人、土耳其人、越南人的亲戚,是家庭和民族成员的一部分。他们谈论“德国人”和“西方”,看到德国游客时,同样把他当成外国人。

尽管他们经常回乡探亲,经常写信、聊天、看报,但那里永远不是他们的家,从未真正归属那里。

他们很惭愧比亲人拥有更多财产:苹果手机、首饰和名牌衣服。每当亲人问起收入,他们总会含糊其辞,然后会补充说:这听起来好像很多,但在德国很正常!经济条件比他们优越,离开后对他们置之不理,德国移民为此感到内疚。释然的是,他们还可以选择;失望的是,他们在那里同样未被完全接受。他们不是姐妹,也不是表兄弟。他们同真正的波兰人、真正的土耳其人和真正的越南人之间大不相同。

体现各国不同文化

回到德国后,他们认识到这就是自己的生活,在这里感觉更好,然而仍然觉得很难用“家”来形容。德国不是他们的家,但父母的祖国也不是。他们虽然接受但觉得空虚,但也明白其中的逻辑。他们的生活并不只是一个地方,也非来自同一个地方而是两种文化。

一路上,他们经过了无数的车站,领略了迥异的风景,心里在拼命地挣扎,因为每过一站,都离自己的父母亲朋更远了,距离原来传统习惯更远了。在此过程中,迷失方向甚至失去自我很容易,但同时也是解放自己。他们不必为德国的战争罪行或越南的制度负责。到目前为止,他们体现了不同的文化。有时,他们像德国人一样守纪律,像土耳其人一样骄傲,像波兰人一样忧郁,像越南人一样忠诚。

  • The Institute of Migration Studies, Shandong University
    Add: No.27,Shandananlu,250100,Jinan,Shandong, P.R.China
    Tel/Fax: 0531-88377009 Email: imssdu@126.com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86)-531-88377009  Email: imssd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