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移民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全球移民动态 > 正文

中国:南水北调河南段须5年移民21.1万

发布时间:2008-12-08 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12月8日报道 65岁的老支书姬彦清家里,最近热闹起来。

“我家的门槛都快被踢破了,天天都有村民来问具体啥时候搬迁……”这位在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姬家营村干了一辈子的村干部透露,因为等待搬迁,村里的许多男青年现在“连对象都不敢谈”,“怕以后回来看父母太不容易”。

他们的牵挂缘于一项浩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1990年,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丹江口库区的姬家营村被划为“淹没区”。受此影响,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发展等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11月16日,河南省出台多项移民优惠措施,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大幕开启。

21.1万移民工程5年内完成

“移民的搬迁安置强度不亚于甚至超过长江三峡和黄河小浪底工程,这是建国以来水利移民史上的又一项大工程。”河南省政府移民办公室副处长郭贵明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21.1万移民主要集中在河南省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库区。根据有关部署,移民安置工作要在近5年时间内完成,高峰期每年移民超过4万人。

据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河南、河北、湖北、天津和北京共5个省市,库区移民和征迁群众共有40.2万人。其中,河南境内的移民和征迁群众共计21.1万人(库区移民15.6万,征迁群众5.5万)。

单从数量上看,南水北调工程涉及的移民和征迁群众人数远不及三峡工程的100万移民,但从完成的时间段和紧迫性看,南水北调移民工程的强度则不亚于三峡工程,更大于当年的小浪底移民工程:始于1993年的百万三峡移民工程进行了15年,目前基本结束;始于1991年的小浪底20万移民前后花了13年才完成;而南水北调河南段的21.1万移民和征迁群众需要在5年内完成。

正因如此,河南省各级政府对库区移民的安置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11月7日上午,记者在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动员大会上采访时发现,河南政要不仅悉数出席,而且还以省政府名义与6个省辖市政府立下了“军令状”。

“为了使移民能够愉快地搬出来,河南最大限度的给予移民优惠政策。”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王树山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比如:搬迁后5年内,移民考生中招、高招录取降5~10分;税务部门对移民建房免征税费;公安部门在办理移民户口迁移、机动车迁移手续、驾驶证换证等业务时只收取工本费;支农资金向安置区倾斜等等。”

王树山还透露,根据河南省政府有关政策,外迁移民将尽量安置在水土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好、经济较发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益区”。淅川县境内移民将选择水土资源丰富的乡、村安置,采取“大分散、小集中”,尽量保持原有村、组建制。此外,移民生产用地也按水田、水浇地、园地、鱼塘人均1.05亩,旱地人均1.4亩的标准进行了确立。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库区农村移民迁至安置区后,还能在未来20年内享受到每人每年600元的后期扶植政策。而移民安置点的水、电、交通、教育、卫生也将与当地经济社会统筹考虑,并将移民新村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满足搬迁安置的需要,又要考虑移民村的长远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还将对适龄青年进行技能培训,增加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王树山表示。

为了确保“措施落实到位、资金补偿到位”,河南此前亦做了精心准备。

早在9月23日,河南库区移民试点9.79亿元的投资概算、河南移民安置试点规划方案即先后通过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审批……根据有关部门要求,河南试点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生产用地调整及责任田划分等工作将于2009年9月底前完成。

显然,移民能否如期完成将直接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否如期顺利施工。而事实上,河南的移民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2014年实现“一渠清水送北京”

“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国家重大公益性项目,不同于商业项目,补偿标准相对较低,因此,移民安置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郑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推进、土地的市场价值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移民征地和各方利益调整、平衡的难度将进一步显示。

早在1958年9月,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起步。那时有近90%的移民为县外移民安置。由于缺乏移民经验,且各种利益和矛盾错综复杂,加之库区在初期淹没中损失巨大、补偿标准较低、移民盲目后靠,使得库区留下了土地容量严重超载、生产条件较差等诸多问题。

“目前,库区移民现有人均耕地只有0.78亩,其中4万多人人均耕地不足0.5亩。特别是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丹江口库区‘停建令’至今已有5年,库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条件改善、库区工业发展等基本停滞,一些危房不能及时修缮,甚至出现房屋倒塌现象。”

“现在库区尚有9.45万贫困人口,3.5万移民年收入不足960元,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淅川县农民收入的平均水平。”对于“历史”和“现状”,郭贵明并不讳言。

采访中,郭以“责任最大、任务最重”来描绘河南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角色和地位。对于河南而言,南水北调工程赋予它的除了“移民最多”之外,还有“渠道最长”、“占地最多广”、“文物最多”等等。而河南的压力也很清晰——早在10月3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就已披露,2013年完成工程建设和征地移民,2014年实现“一渠清水送北京”。

《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到,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1973年建成,蓄水位157米。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已于2005年9月开工,计划2010年10月完工。大坝加高后,坝高将由初期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设计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总库容由745平方公里增加到1050平方公里。大坝加高后,能使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由现在的二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且能通过调节直接向北京、天津和沿线20多个城市供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除主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的重点工作之外,在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水污染、保护文物、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也涉及众多地区、众多部门的职责和利益。如何使工程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稳步前进,可以说是任重道远。”王树山坦言。

不过,这位官员也向《中国经济周刊》展示了“困难”的“另一面”。

河南发展的大机遇

“河南既是水源地,又是受水区,也是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王树山坦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在河南境内长731公里,静态投资约670亿元,配套工程估算静态总投资90.2亿元。通水后,分配河南省水量37.7亿立方米,约占输水总量的40%。

这位官员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给河南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除了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之外,还将带动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按每5-10万元投资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估算,中线工程建设期每年将为河南增加10-20万个就业机会。

而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日前披露,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批准的东、中线一期工程可研阶段总投资为2546亿元。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中国将大幅增加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资金投入,每年可直接拉动中国经济0.2至0.3个百分点,增加就业人口50至60万。

事实上,国家有关部门在2008年已安排中央投资42亿元的基础上,近日已追加安排中央投资20亿元用于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黄河北至漳河南段等工程建设。

“与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一样,南水北调工程极具战略意义。”河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直接向北京、天津和沿线20多个城市供水,其辐射控制的范围、供水的区域以及社会效益都是远远大于东线,并将为河南的新农村建设、城市景观改善、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提供一个难得的契机。

河南省生态经济学会秘书长樊万选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则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河南,可以有效解决沿线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使中原腹地增加了一条绿色长廊、清水走廊,有利于打造以南水北调为纽带旅游线路,形成新的旅游热点。

  • The Institute of Migration Studies, Shandong University
    Add: No.27,Shandananlu,250100,Jinan,Shandong, P.R.China
    Tel/Fax: 0531-88377009 Email: imssdu@126.com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86)-531-88377009  Email: imssd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