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环境和人类安全”组织预计,到2050年,全球至少有2亿“气候难民”,许多非洲国家将是重灾区。预计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8—13厘米。长江三角洲地区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更大更明显。到2050年,上海海平面将较1990年上升70厘米。
气候难民何去何从
去年10月,穆罕默德·纳希德当选了马尔代夫的新任总统。41岁的年轻总统身上担子不轻。
马尔代夫,这个常住人口不超过40万的亚洲岛国正面临着海平面上升的威胁。据联合国政府间应对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预测,今后一个世纪内海平面将上升60厘米,马尔代夫近1200个岛屿中的大多数将会消失。
担心家园一旦“沉沦”国人无处立足,上任后不久,纳希德就推出了应对全球变暖的计划:从国家旅游收益中拨款,结合发达国家资金援助等,建立一个主权基金,以便能在别国购买土地,在危急时刻让国民有安身之处。印度和澳大利亚都是马尔代夫的考虑对象。
但是,几乎没有马尔代夫人愿意就这样离开自己的家园,总统纳希德心中也清楚,动用主权基金搬迁国家是下下策。所以为了避免沦为气候难民,马尔代夫人也在想办法通过环境监测、减排技术等改善本国的气候环境。今年3月中旬,马尔代夫政府宣布,要在10年内成为世界上首个“碳中和”国家。
对于孟加拉、荷兰等人口高密度的低洼国家,或许还能期待马尔代夫的“碳中和”研发技术能给它们带来参考。而对于巴布新几内亚外海的卡特里特岛上的居民来说,“10年”却是个奢侈的概念。
卡特里特岛平均海拔只有1米,本身是座零碳排放的环状珊瑚岛(岛上没有什么现代工业设施)。可是,升高的海平面不会因为它是零排碳就特意绕道。20多年来,高涨的水面以及不断来袭的风暴正慢慢吞噬着这座仅2600人口的小岛。岛民们曾试图挽救小岛,但每年,海水仍会涌上岸来,冲倒房屋,污染淡水。去年底,卡特里特岛再遭惊涛拍岸,担惊受怕的岛民不得不做出搬迁决定:今年4月,岛上首批5个家庭搬到对面的布干维尔岛,为其他岛民打前站……
无独有偶,据《纽约时报》报道,另一个太平洋[17.05 -4.21%]岛国——图瓦卢已经与新西兰签订协议,全国国民将陆续“搬迁”到新西兰。据新西兰方面2007年透露的数字,已有5000多名图瓦卢人在新西兰安了家。
IPCC研究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海洋风暴持续的时间和强度都有增加趋势,这与热带海洋表面气温的不断上升有密切关系。
联合国近日发布的一份全球减灾评估报告指出,“目前,全世界超过6亿人(总人口的10%)居住在海拔10米以下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这些人中,3.6亿人居住在城市(占全球城市人口13%),2.47亿人生活在低收入国家”。全球平均每年有7800万人受到飓风、台风等海洋风暴影响,另有160万人受到这些风暴引发的风暴潮影响。
联合国“环境和人类安全”组织预计,到2050年,全球至少有2亿“气候难民”,许多非洲国家将是重灾区。
气候变化催生的难民所面临的,还不仅仅是解决食物和栖身地的问题,正如《纽约时报》评论所称,还有在新的环境下文化及身份的认同问题。解决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不只是几个国家的责任,更是全体人类的责任。
不过,英国环境与发展研究所(IIED)人类居住研究项目的高级研究员塞西利亚·塔克里(Cecilia Tacoli)博士指出,对于气候变化和移民的关系,从科学角度仍需更谨慎地下判断。
塔克里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说,现在提到“气候移民/难民”或“环境移民/难民”,大家似乎就假定环境变化与移民必有直接联系。这种观点将“气候移民”过于简化了,因为人类迁移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非环境因素,而且科学家对气候变化的预测尚存不确定性。“从以往经验中,即便已经有搬迁的例子,大多也是短途短期的,主要受制于干旱或土地恶化;至于受海平面上升威胁的地区,真正实行迁移的例子和人数相对还是少数。主要还是取决于居民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国家整体的安置策略。当然,迁居不失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选择。”
曾有新闻称,2006年美国遭遇卡特里娜飓风侵袭后,约有25万受害者不愿再回到原来的住处,而在别处安家,对此塔克里分析说:“在卡特里娜飓风中受灾的人群不同,受灾程度也不同。当时尽管知道飓风要来,很多穷人还是没有离开新奥尔良,因为他们没有离开的工具,而且大多数(穷)人需要积攒周薪来凑够离开受灾地区的费用。后来没有再回到原来城市的人中,则包括那些无力重建家园、或失去工作的人。”
特克里说,马尔代夫、卡特里特等例子的确都能表明气候变化和移民有关,见微知著,现在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谁已经开始搬迁了,他们有什么力量支持,没有能力搬迁的人将怎么办……
中国沿海地区
中国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7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近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其中,上海为11.5厘米,天津19.6厘米。预计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8—13厘米。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人口稠密、经济活动活跃频繁的地区,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更大更明显。到2050年,上海海平面将较1990年上升70厘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徐明博士说,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最直接威胁就是海平面上升,特别威胁到沿海地区,风暴潮等将给沿海地区生态系统、特别是湿地系统带来破坏,也影响到航运工程。
“对上海来说,海平面上升最主要的影响就是海水倒灌——也不是说(海水倒灌)完全是气候变化造成的,它还与三峡水位运行管理、我们对长江上游水资源的管理调度有一定关系——但可以说气候变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加剧了这个过程,或者说是这两个因素叠加造成的,那样损失更大。”
徐明强调,河口存在的风险应该引起上海市及周边地区的警觉,管理上要引起重视。一方面,加强长江上游的水资源运行调配,同时考虑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叠加效应,另一方面,要对沿海堤防进行加固,“以前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基本都不考虑这点,因为会增加成本,但是当初不考虑,将来如果堤防失去防护作用了再重新加固,风险损失会更大。例如这些年世界银行投资4个多亿在华北地区支持农业灌溉建设,前年项目基本快完工了,却发现因为华北出现干旱,降水减少、地表温度升高、径流减少,没水可饮了。原来设计的时候没想到这个问题,现在基本成型了也改不了了。这是个风险管理优化的问题。” 撰稿·邵乐韵(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