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所长宋全成,应邀参加了“第6届城乡融合发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国际研讨会”,并做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振兴中的六个瓶颈问题”的演讲。


宋全成教授在做学术报告
宋全成教授在演讲中首先阐述了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决定了乡村振兴的必要性与方向;而乡村振兴的实践又反过来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从社会学视角看,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并非“手段—目标”的单向关系,而是共生性的社会变迁过程。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资源、制度与技术支撑,推动乡村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乡村文明”转型;另一方面,乡村振兴则通过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传承乡愁文化基因、保障社会公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稳定器”与“公平尺”,使其避免西方现代化的历史陷阱。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关系的本质,是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乡村价值”的重新发现——乡村不仅是“生产粮食的地方”,更是“安放乡愁的家园”、“培育伦理与文明的土壤”“实现共富的场域”。
宋全成教授进一步分析了乡村振兴中的六个瓶颈问题。他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视域中,存在六个瓶颈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固化与资源虹吸效应问题;二是人口结构失衡与劳动力再生产困境问题;三是土地制度约束与社会关系重构困境问题;四是文化认同危机与社会资本流失问题;五是乡村治理体系转型与权力结构冲突问题;六是乡村生态环境社会建构困境问题。
在此基础上,宋全成教授提出了解决六个瓶颈问题的实践路径。一是制度创新:构建包容性城乡融合机制;二是文化赋能:激活乡土文化内生动力;三是组织重构:强化乡村基层社会协同能力;四是人口战略:优化乡村劳动力再生产机制;五是生态治理:重构乡村自然环境与社会关系。

宋全成教授、陈祥军教授、胡荣教授、关信平教授
会议期间,宋全成教授与胡荣教授、关信平教授、刘少杰教授、风笑天教授、宣朝庆教授、吴理财教授、陈祥军教授、田北海教授等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

宣朝庆教授、宋全成教授、吴理财教授

宋全成教授、刘少杰教授、风笑天教授

田北海教授与宋全成教授
本次会议由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主办,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农村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承办。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大鹏,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钟涨宝教授,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本学出席活动并分别致辞。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田北海教授主持开幕式。
来自美国特拉华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南大学、安徽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澳门大学等国内外60余所高校、研究所的2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城乡融合发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主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学术研讨。

第6届城乡融合发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国际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