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研究所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移民研究所要闻 > 正文

宋全成教授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老年学学科建设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11-13 08:58    浏览次数:    来源:

    近日,中国人口学会理事、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所长宋全成教授,应邀参加了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的第21届中国老年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并宣读了与研究生张瑜童共同完成的题为“老年化与少子化背景下的老幼共托研究”的论文。


宋全成教授在做“老年化与少子化背景下的老幼共托研究”学术报告

 

    宋全成教授指出,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两个深刻而并行的人口结构转变:一是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银发浪潮”席卷而来;二是生育率持续走低,“少子化”现象日益凸显。这两大趋势交织叠加,构成了当前我国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老龄化社会意味着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剧增,而少子化则预示着未来劳动力供给短缺、社会活力下降的风险。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因家庭结构核心化、空巢化而难以为继,而单一的机构养老或儿童托育服务又往往成本高昂且存在资源错配。在此背景下,一种将养老服务与儿童托育相结合的新型模式——“老幼共托”(Intergenerational Care)应运而生,并逐渐进入公众和政策视野。我国老幼共托的政策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养老和托育两大体系的不断完善而逐步萌发的。经历了2010年以前的萌芽与探索期、2011-2019的理念引入与初步倡导期和2020年至今的破冰发展期。

 

    宋全成教授认为,目前老幼共托实践中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是:1、政策壁垒与标准缺失:这是最核心的障碍。养老和托育分属民政、卫健等不同部门管理,两者在建筑规范、消防标准、卫生要求、人员资质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2、运营成本与资金压力: 老幼共托前期投入巨大,需同时满足两套高标准设施要求,改建和运营成本高昂。而其服务对象(老年人家属和幼儿家长)对服务价格均较为敏感,收费难以大幅提高。3、专业化人才极度匮乏: 老幼共托实践与发展需要的是既懂老年护理又懂幼儿保育的复合型人才,而当前高校和职校的培养体系完全是割裂的。4、健康安全与观念认同风险: 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而幼儿则是易感人群,将两者置于同一空间,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在流感等传染病高发季节,容易引发家长和家属的担忧。

 

宋全成教授提出了破解老幼共托困境的优化路径。1、加强顶层设计,破除政策壁垒:建议由中央层面牵头,建立民政、卫健、教育、住建等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首要任务是制定并出台全国统一的《老幼共托服务机构设立与管理规范》。 2、创新融资模式,强化资金支持: 建立“政府补贴+社会资本+服务收费”的多元投入机制。3、培育专业队伍,提升服务质量: 在职业院校探索设立“老幼共育”相关专业方向或课程模块,培养复合型人才。对现有养老护理员和保育员开展跨领域技能培训,并建立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和激励体系。4、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宣传引导: 制定详尽的针对老年人和幼儿的健康管理与应急预案,严格日常消毒和健康监测制度,在空间设计上可采用“隔而不离”的方式,既有共享活动区,也保障各自独立的生活休息区,最大限度降低老人和幼儿的健康风险。 5、鼓励社区化、小型化发展: 相较于大型机构,嵌入社区的“老幼共托点”投资小、灵活性高、更贴近居民需求。


闫小红教授、宋全成教授、张建军康养养老院院长、李金凤副教授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老年学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以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教学分会共同举办,联合国人口基金提供支持。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王绍忠、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陆杰华教授、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陈功教授、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教授分别做了研讨会主旨发言。来自全国上百所高校、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从事老龄研究的专家学者、老年学相关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和老龄事业与产业领域的工作者齐聚一堂,围绕回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构建中国老年学自主知识体系,推动老年学学科创新发展,促进跨学科融合与国际交流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第二十一届中国老年学学科建设研讨会

 

  • The Institute of Migration Studies, Shandong University
    Add: No.27,Shandananlu,250100,Jinan,Shandong, P.R.China
    Tel/Fax: 0531-88377009 Email: imssdu@126.com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86)-531-88377009  Email: imssd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