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研究所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移民研究所要闻 > 正文

山东大学国际移民研究中心举行第六期研究生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20-06-09 10:51    浏览次数:    来源:甘月童

2020年6月7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专业、山大国际移民研究中心第六期研究生学术论坛以腾讯会议的方式举行,李兰永、满新英、陈秀红、李彧钦、王文娟、马东顺、杨晓云7名博士生、林帆、尹康、周琦、甘月童、温婧5名硕士生参加了学术论坛,山东大学国际移民研究中心主任宋全成教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与总结。

 

 山大国际移民研究中心第六期研究生学术论坛

李兰永博士汇报的题目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政支出趋势研究——以山东省“免费提供避孕药具”项目为例》。文章以山东省“免费提供避孕药具”为例,从人口学角度介绍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政支出预测的方法,提出了育龄人口“免费提供避孕药具”财政支出的预测思路,归纳出财政支出预测的过程和步骤,勾画出财政支出的长期趋势:按照当前实际的人均避孕药具计算,山东省国家免费避孕药具财政支出从2019年的3431万元增加到2030年的7056万元;根据中方案,按照当前实际的人均避孕药具和当前全省避孕套需求量(包括免费的和自费的)计算,山东省免费避孕药具财政支出从2019年的6830万元增加到13813万元;根据高方案,按照当前我省实际的人均避孕药具数量以及人均性生活次数推算的避孕套需求量计算,山东省免费避孕药具财政支出从2019年的26554万元增加到53031万元。预测思路可推及到健康素养促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由各省结合实际实施的项目。最后提出政府应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出计划,要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政支出预测提供条件,要理性看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政支出预测结果等对策建议。

 

李兰永博士 

满新英博士的汇报题目为《新时代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动因及完善路径研究》。2020年2月以来,围绕住房公积金“存废之争”掀起的新一轮争论,从本质上看,是对住房公积金“公平和效率”两个关键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文章利用2014-2018年全国住房公积金年度发展报告,考察了住房公积金在公平和效率上的表现。从公平性看,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逐渐扩大,私企缴存职工占比快速提高,信息逐步走向公开透明,制度公平性显著提升,正从“制度覆盖”走向“人群覆盖”。从效率看,受益率不断提高,切实减轻职工住房消费负担;个贷率大幅上涨,为中低收入刚需群体提供了强力支持;提取率不断提升,多渠道保障住房需求;增值收益稳定,保障了公积金的行政管理成本。住房公积金在公平性和效率上的表现并不差,但当前城中低收入阶层住房支付能力不足,成为住房问题的新矛盾。在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必须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因此,要重新定位公积金的功能,着力解决缴存不公与收入差距变相扩大问题,推动住房公积金向低收入群体覆盖,提高制度的公平性。通过拓宽资金使用范围,扩大资金运用范围,设立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提高制度运行的效率。

 

满新英博士

陈秀红博士汇报的题目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构逻辑》。文章对治理共同体的内涵做了界定,并基于近年来城市社区治理的现实经验,阐释了治理共同体的建构逻辑。结果表明,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构可通过“网络—互构—团结”的行动逻辑得以实现。首先,通过基层政党建设的“政治势能”建立起多元主体的结构化治理网络;其次,在这个结构化的治理网络中,通过权威与专业、制度与生活以及权力与权利之间的互构,推动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先嵌入和相互型构,促进治理共同体中各个有机体的成长壮大。最后,有机体间的互构促使他们持续地开展更加深入的互动与合作,讨论和解决社区公共议题,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社会团结机制,这样一种社会团结机制又进一步激发培育了社区的“公共性”,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构最终得以实现。在当前高度社会分化的背景下,治理共同体将成为一种新的现代社会整合机制。

 

陈秀红博士 

李彧钦博士的汇报题目为《医养结合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路径研究》。她指出,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步入快速发展期,据最新数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达到总人口的18.1%,同比2018年增加0.2%,预计2030年将达25%,2050年或达35%,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1.9%,同比2018年则增加0.7%,老龄化往高龄化发展速度加快,并且目前全国六省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也就是说65岁以上老人超过14%,可谓形势严峻。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日益加剧,养老问题愈加突出,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不堪重负以致难以为继,机构养老价格又相对较高,此外还伴有家庭结构多样化的出现,如失独家庭、丁克家庭,空巢家庭、单身家庭以及单亲家庭等,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比例逐年上升,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与家庭结构和养老服务需求相适应的社会养老服务,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养老应运而生。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访谈法,阐述当前中国医养结合型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困境、成因,通过借鉴日本、德国、美国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多元需求的做法,结合中国国情特点,探索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多元需求实现路径。

 

李彧钦博士

王文娟博士汇报的题目为《强化抑或削弱:养老机构扶持政策向何处去》。她指出,对民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的评估,需考虑强化抑或削弱这一标准。因为该标准反映了政府和市场在化解养老难题时各自所应扮演的角色;直接关乎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流向与高效使用问题;养老产业本质上是市场行为,政府如果长期主导推动则有干预市场运行 的“越位”倾向。事实表明,养老机构扶持政策在运行及实施效果方面存有如下弊端:误导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阻碍公平竞争的养老市场的形成,引发部分养老机构政策套利,并未使 养老机构产生较高的入住率,亦未产生养老福利预期以及导致养老机构扶持政策“内卷化” 现象。基于此,各级政府应当逐渐弱化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转而向如下方面努力:重点给予民办养老机构土地政策扶持或租金扶持; 可通过实施间接扶持性政策推动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强化对民办养老机构的监管,保障养老机构规范化运行;需加大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支持,在机构数量与服务质量上最大程度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

王文娟博士

    马东顺博士汇报的题目为《网络极端思想的传播及其社会影响》。文章指出,伴随着大众移民进程的不断推进,全球几乎没有一个由单一种族、单一文化、单一信仰的区域社会,这种全球地方化—地方全球化的状态把全球各族群、各宗教推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谈判桌前。但在反移民情绪影响下,族群排斥、冲突及其他一系列恐怖袭击都对新型共同体的构建提出了严峻挑战,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大面积传播将逆全球化的问题、排斥移民和难民的社会行动在更大范围内激发出来。在相关社会排斥的具体行动过程中,无论是前期的准备、动员,还是行动过程中的呈现、宣传,乃至后期的发酵、跟进几乎都有互联网的深度参与,全面认识、并有效防范网络空间中族群分裂、宗教对立等极端思想的传播、以避免其破坏现实社会运行成为当前全球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媒介化生存状态下社会主体自我封闭的日常生活与异常活跃的媒介化表达、现实社会中的碎片化游离与虚拟空间中的部落化集聚导致网络极端思想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信息化时代的全球治理需要各族群、各文明的政治精英协同社会各领域精英及民间志士合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东顺博士

林帆硕士汇报的题目为《社会经济地位、社会信任与居民抑郁水平研究》,主要探索主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信任因素对居民抑郁水平的影响。她指出,抑郁水平存在性别差异、户籍差异、学历差异、年龄差异、地区差异等,且当下我国居民的抑郁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居民的主观社会地位感知、主观经济地位感知越高,抑郁水平越低。居民的客观社会经济水平越高,抑郁水平越低。主观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于客观社会经济因素,对居民抑郁水平的影响更加明显。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在主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居民抑郁水平的影响中,社会信任因素能够能够起到中介的作用。同时,研究也探索了主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对社会信任的影响以及客观社会经济因素对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感知的影响。最后用结构方程理清各变量之间的影响路径。  

林帆硕士

尹康硕士汇报的题目为《2010-2019年德国难民申请者的人口社会学分析》。2010年底阿拉伯之春爆发后,数量激增的难民从中东、非洲等地大量涌向欧洲国家寻求居留,从而产生了欧洲自二战后的最大的难民危机,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其中,德国接纳的难民数自2011年以后稳居欧洲第一,因此研究德国的难民问题能够触及到欧洲难民危机的核心。文章具体分析了2010-2019年德国难民申请者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包括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德国难民申请者规模自2010年以来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于2016年到达顶峰77.55万人。难民庇护申请者在性别结构上,呈现出男性占比高的特征,但在2015年后呈现出男性占比下降的趋势,性别比向均衡方向发展。难民申请者在年龄结构上,仍然是高度年轻化,自2015年以后呈现出更加年轻化的趋势。难民来源国国别结构在10年间变化巨大,但难民申请者的宗教信仰依然是穆斯林教占比巨大。难民庇护申请者在德国各州的分布不均衡但都基本符合柯尼希施泰因配额,集中分布在西部五州。难民庇护申请审批数量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于2016年达到最高点69.57万份;难民的被接收比例也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于2015年达到最高点48.5%;难民的被拒绝比例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并于2016年达到了最低点25%;难民申请被拒而执行法律诉讼程序的数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于2017年达到最高点37.24万件。如何进一步消解难民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德国政府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尹康硕士

周琦硕士的汇报题目为《德国2017-2018年难民庇护申请者的人口社会学分析》。文章指出,2017-2018年德国难民庇护申请者的数据显示,2018年难民庇护申请的数量为18.59万,比2017年的22.27万下降了16.52%。与2017年相比,2018年难民庇护申请者的年龄结构仍趋向年轻型。在性别结构上,从纵向角度来2015-2018年难民庇护申请的总体性别比和个别来源国的性别比持续下降,整体性别结构趋于平衡;从横向角度来看,与其他年龄段相比,2017-2018年难民庇护申请者在16-30岁性别比失衡较为严重。2018年的十大来源国不变,但排名略有变化,前三大来源国为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在宗教信仰结构上,相比2017年,2018年穆斯林的比例虽然有较为明显的降低但仍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基督徒和雅兹迪人。在地理空间分布上,2018年难民庇护申请者主要集中在德国西部的非均衡性特征没有发生改变。在处理类别结构上,2018年难民庇护申请处理总量为21.69万,比2017年减少了38.65万,下降率达到64.1%。其中,获得居留许可的数量为75971人,仅占总处理量的35.03%,体现了德国政府逐步收紧的难民政策。2018年难民申请被拒后提起诉讼的案件有328584起,相比2017年下降了11.78个百分点。 

周琦硕士 

甘月童硕士的汇报题目为《2018年德国外国人口截面数据的人口社会学分析》。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在德国居住着1091万外国人,占德国总人口8300万的13.1%,延续了外国人口在德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的趋势。从外国人的自然特征来看,在规模上,外国人口数量在稳定上升;在性别结构上,男性占比高;在年龄结构上,已经呈现出老龄化趋势。从社会结构特征来看,在来源国结构上,外国人口主要来自土耳其、波兰、叙利亚、罗马尼亚、意大利;在德国的居留时间上,外国人在德国的平均居留时间约为12年,土耳其人在德国的平均居留时间最长;在地理分布结构上,西部各州的外国人口比例普遍大幅度高于东部各州;在婚姻结构上,单身状态已经成为德国外国人口最为普遍的状态。外国人口在德国呈现出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学特征的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德国政府移民政策变迁的轨迹。从外国人在德国的发展趋势来看,由于德国人口老龄化急需外国人补充的现实因素、移民历史传统因素、移民网络链因素及地缘政治因素的综合影响,预计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德国将继续通过移民和难民政策引进外国人口、尤其是劳动适龄人口,因此,在德国的外国人的规模及所占比例将呈现出缓慢增长的态势,德国的族群将日益多元化,德国将越来越成为非传统意义上的现代移民国家。 

甘月童硕士

宋全成教授对于每一个人的汇报进行了详细而精彩的点评,既肯定了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均有进步的前提下,指出了研究生在研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进一步修改的意见与建议,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努力提高研究效率。参与的各位同学普遍认为,通过制度化的学术论坛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导师、同学们进行分享讨论,对于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助益良多。


宋全成教授



 

  • The Institute of Migration Studies, Shandong University
    Add: No.27,Shandananlu,250100,Jinan,Shandong, P.R.China
    Tel/Fax: 0531-88377009 Email: imssdu@126.com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86)-531-88377009  Email: imssdu@126.com